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水上救援安全指导原则

来源:开云真人(中国)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2/04/01   点击数:载入中...

消防人员在进行水害救援时,首先要熟悉各种水情,根据水的特性、水流情况、被救人员溺水和被困情况、现场救援能量和必要设备的使用情况,在考虑安全、快速、高效的情况下尽快开展救援工作。由于水上救援行动的危险程度不亚于其他灾害,因此在如此险恶的环境下开展救援服务,需要构建更加完善的救灾安全管理机制。管理机制是由班组成员自身、各级班组长和指挥人员(包括安全员)共同构建的三层管理机制。同事本身需要具备基本的水上救援能力,以及合适的救援设备和器材,再加上熟练的技能和良好的团队默契。安全员必须判断救援前、中、后救灾环境的变化,并向指挥员提出建议。指挥员必须在有限的信息下分析、判断和决定救援行动,从而完成救援任务。在水上救援行动中,施救者的安全准则始终不变,排在一位。

水上救援人员要扎实训练,培养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各种救援技能,平时落实好装备准备。任何救援行动都不要单独行动,评估现场环境后制定救援策略,以便有效快速完成救援任务。

在本指导原则无法涵盖的特殊情况(异常环境)下,现场人员应充分运用自己的专业判断,综合人、事、时、地、物的整体情况,做出*及时、*恰当的处理。

二、事故特性

地形南北狭长、高山林立,导致溪流多且短,而四面环海,东面为岩岸地形,西面多沙岸地形,导致自然水域环境多变,隐藏着诸多危机,海域及溪河事故特性包括礁岩、风力(浪)、潮汐、河床落差大、水温落差大、漩涡暗流多、河道易变、污泥沉陷、消波块等因素,分述如下:

(一)礁岩

于礁岩区搜救,再伴随着大浪,不仅水下潮涌难判,使得船艇有触礁破损、翻覆的可能行,不定时的水上浪花拍打也可能将人拍倒后带入水中,人员于礁岩区落水容易遭到撞击昏迷及各种外伤,其锐利尖角可能割伤皮肤造成大量失血,或遭岸边多变的地形、岩石、植物或杂物等勾缠住,增加救援危险性,因此不论岸边救援或驾驶船艇都要特别留意。

(二)风力(浪)

风速大小、风吹区域、及风吹时间是造成海浪的三个要素,风力越强,所形成的海浪就越大。当海象差时,诸多的大浪会提高救灾人员执行船艇搜救及潜水搜救作业的危险程度。

(三)潮汐

救灾人员应注意水流流速、流向,以及潮汐。如果下水后碰到退潮,您会发现岸高变很高而上不了岸。反过来说,如果涉水在浅滩区搜救,在不知不觉中涨潮后,会造成水深而无法回岸上。

(四)河床落差大

往往看似平静之流水,底下却暗藏危机,且河床非规律的呈现平缓的落差,有部分水域常暗藏深沟,或落差甚大,高度可达3至4米,导致救灾人员来不及反应,河床的落差让溪水的危险性更添许多变量。

(五)水温落差大

溪流水温落差非常大,由于溪流流速不一,暗流众多,故浅水层和深水层常容易出现高低温差,对不熟悉水域之救灾人员,往往下水后,即造成脚底发生抽筋情况。

(六)漩涡暗流多

漩涡的形成,大都是因为水流的速度和方向突然发生变化的关系,主要系因水流维持着直线的流动,而河岸却强迫水流转弯,这时内侧的水流由于受到外侧的压力,一部分水流会回来填补脱水的地方,便形成了漩涡,这些窜流的水流易使人员翻转而陷入水中,失去方向感而慌张,增加撞击河岸的危险性,故河流转弯处、桥墩、大石旁常伴随着湍急的漩涡,救灾人员应尽量避免于此区域从事救援行动。

(七)河道易变

如台风、豪雨、雷阵雨等等严苛条件,在台风即将来袭或进入本岛时,其强风豪雨会造成溪流河道改变,救灾人员遇河道之突然变化,常因反应不及而发生危险。

(八)淤泥沉陷

风灾豪雨常常夹带大量泥沙、土石,河道旁多有污泥淤积情形,人员陷入无着力点难以行动脱困,如救灾时遇到此种地形环境应避免选为下水点或架设固定点之场所。

(九)消波块

于消波块区搜救,再伴随着大浪,视线不明,会造成救灾人员及搜救船艇会因此割伤或撞伤,甚至人员跌落消波块而受伤受困,若卡于消波块夹缝中又适逢涨潮,极易发生意外。
/Lv5B6BHmYam5SuoLqE4IN5qKKXfcFs3ztwFIxom7aGno9Px8l7Tiqiy2u7YP90II79lY7eFXUGW6fAKVY4zg64aJsoLdd2nTU1n2DwxGKlKeGmfDOAQqLB/vVEaFf/T5lLRAYV8o1Ij6Kt3zaC3rJeos/Fu6bwIN05ldX4YymjTSLRwngR319ih4Tq8j/izv/BayOXSXnCGHCBbFHfIC6QDYXAPRUXMZN3hwkeMh3ERVrHq6nJcDqVbCbtWRBDE